中國共産黨曆史文化形象的三重維度
發布時間:2022-09-05 作者:李博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轉載自學習強國
領導人民群衆進行文化實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既是中國共産黨所肩負的重大曆史使命,也是一項建設規模宏偉、涉及要素多元的系統性社會工程。事實上,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文化自信的最終确立不僅需要堅定清醒的方向引導和穩健有力的文化建設,也離不開良好正面的文化形象予以外在支撐。作為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集中代表,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建構并向世人主動展現自身昂揚向上的文化形象,進而全面彰顯了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無産階級政黨的文化自信。概言之,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文化形象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民族複興的精神推動者。衆所周知,中國共産黨成立伊始就擔負起了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重任。在此需要特别強調的是,一個民族的真正複興不僅體現在物質力量增強所帶來的外在面貌的直觀改變,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精神素質的全面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全面恢複。
回望建黨百年的峥嵘歲月,在引領中華民族逐步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不僅是作為先進生産力的代表登上時代舞台的,也是作為先進文化的代表登上時代舞台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産黨既是民族複興所需物質基礎的有力建設者,更是民族複興不可或缺的精神推動者。曆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曆程,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以敢為人先的主動擔當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奮鬥精神、久久為功的踏實進取精神,領導和推動中華民族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曆史傳承和創新發展,以此為基礎帶領整個國家徹底走出了近代以來山河動蕩、社會衰退、文化迷失的曆史陰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體系的發展奠定了根本思想基石,同時成功消除了中國人民由于百餘年的屈辱曆史而形成的文化自卑心理和精神弱者心态,鼓勵和引導民衆重新恢複了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認同乃至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凝聚力和思想推動力。總而言之,正是在中國共産黨光輝文化形象的啟發和指引下,廣大人民群衆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進而主動“以民族複興為己任,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富強的偉業之中”。
第二,文化陣地的堅定捍衛者。近代以來,伴随中國國力的迅速衰弱,其固有的文化影響力亦日益喪失。所謂“西學東漸”“歐風美雨”,泱泱大國的精神陣地在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中幾近失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共産黨以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氣擔負起了民族精神文化領域的守土之責,強調文化建設必須堅守民族立場、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形象,再次吹響了民族振興的号角。
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下,中國共産黨作為民族文化陣地捍衛者的形象愈發鞏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值此風雲激蕩之際,思想文化領域業已成為各國激烈角逐的重要舞台。必須承認,當前國際範圍内的“文化—話語”格局總體上仍處于“西強我弱”的态勢,西方反華勢力頻繁利用其掌握的文化霸權對我國進行滲透、污蔑乃至謀求颠覆。有鑒于此,中國共産黨則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依托帶領民衆牢牢地守住了我國的文化陣地,并集中體現在拒腐和維權兩個方面。具體來講,拒腐即有效抵禦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的腐蝕,避免西方文化殖民。誠然,我們不會也不能搞文化上的“關門主義”,但必須注意區分鑒别不同外來文化的本質及影響,使其不會幹擾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大局。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在經濟政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能夠成功堅守文化底線,沒有成為西方世界眼中“勝利的失敗者”;維權是在思想文化領域捍衛國家利益,駁斥惡意攻擊。最為典型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無視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巨大犧牲和突出貢獻,大肆攻擊我國社會體制甚至伴随種族主義言論,妄圖借此兜售“普世價值”、遏制“中國威脅”。面對這種情況,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一方面在第一時間針對各種謠言予以嚴厲批駁,力争做到“正本清源”;另一方面,積極向世人揭露反華勢力攻擊中國的思維邏輯和現實表現,以期從根本上消解後者的生存空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敢于鬥争、敢于亮劍,堅決抵制借所謂‘普世價值’抹黑我們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文化傳統的行為”。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改善我國國際形象、維護國家長遠利益。
第三,中國話語的積極傳播者。回溯百年黨史,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着難能可貴的開放眼界和兼濟天下的包容胸懷,“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這種将自身發展充分融入全球視域的崇高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體現在思想文化領域集中表現為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先進發展經驗的主動宣介與積極傳播,而其内在的精神追求與産生的實際影響均得以延綿至今。
我國擁有的綜合國力優勢目前并沒有完全轉化為話語優勢,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尚待進一步增強。基于這種情況,為了充分展現文化自信,徹底扭轉“失語就要挨罵”的被動局面,中國共産黨在新的曆史時期領導廣大民衆進行文化建設的一項關鍵任務就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并促進其廣泛傳播,以推動中國智慧、中國聲音能夠傳遍世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我們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必須增強底氣、鼓起士氣,堅持不懈講好中國故事,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适應的國際話語權。”在相關工作的實際推進過程中,中國共産黨一方面十分注意跳出由西方國家制定并長期操控的話語框架,強調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文化宣揚中國故事;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吸收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并将之與當代中國的現實發展情況充分結合,主張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正是以此為基礎,我們最終得以将熱烈真摯的陳情和冷靜嚴密的說理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兼顧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表達模式、傳播方法和宣傳策略,成功推動中國話語走出國門、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