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11 作者:高長武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黨的文獻》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 來源:轉載自學習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黨曆來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曆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圍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麼繼承和弘揚、繼承和弘揚什麼、怎樣繼承和弘揚等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新征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
為什麼繼承和弘揚:從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和實踐活動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多個維度闡釋和回答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質上是實踐問題。關于為什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從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和實踐活動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多個維度作了闡釋和回答。
從實踐主體看,中國共産黨必須忠實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不是曆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一方面,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性質和曆史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産黨人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旗幟和靈魂、作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國共産黨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既定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不應該也不可能割斷與中國曆史的聯系、脫離中國的曆史文化土壤,而必須立足中華大地,以曆史唯物主義科學對待自己的曆史文化遺産,始終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要言之,中國共産黨是共産黨而不是别的性質的政黨,是中國的共産黨而不是别的國家的共産黨,由此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産黨既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這兩種“身份屬性”辯證統一和生動體現在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偉大實踐中,如果把二者割裂和對立起來,就會陷入曆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的泥淖。
從實踐客體和時代背景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值得也必須得到繼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從曆史發展的深處,深刻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重大曆史作用,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另一方面從當今中國發展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深刻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統籌“兩個大局”、以中國之治引領世界之變的重大現實意義,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應也必須得到尊重和禮敬、繼承和弘揚。
繼承和弘揚什麼:不能全盤接受、照搬照套,而應該堅持有鑒别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
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對中華傳統文化”,要“繼承和弘揚其中的優秀成分”。這裡的限定詞“優秀”不可或缺。進行這樣的限定,是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以曆史唯物主義觀之,中華傳統文化在形成、發展、演變的曆史進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因此,對中華傳統文化不能全盤接受、照搬照套,而應該進行曆史地辯證地具體地分析,堅持有鑒别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哪些優秀成分呢?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提煉和列舉,比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道德規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标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國家治理的思想智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集思廣益、博施衆利、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等解決當代人類社會共同難題的思想啟示。
綜合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相關論述可見,能夠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成分的,至少應符合四個标準:一是對标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的要求,可以為開展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執政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思想借鑒;二是對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需要,可以對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複興不懈奮鬥的磅礴力量提供文化滋養;三是對标當今時代發展進步的潮流,能夠彰顯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标識,且可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為解決時代課題提供智慧啟示;四是對标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可以為人們格物緻知、修身養性、積極向上向善提供價值引領。
怎樣繼承和弘揚:加強整理和挖掘、研究和闡釋、提煉和展示,“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用曆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核心要求可以歸納為三點。
一是加強整理和挖掘、研究和闡釋、提煉和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标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前後有2000多年的曆史。對于每個曆史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基本情況、主要特征、思想精華進行系統整理和挖掘、深入研究和闡釋、準确提煉和展示,摸清楚我們自己的“文化家底”,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作。
二是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其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文事随經濟、政教而變化”。由于時代條件的進步和社會曆史的發展,即使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與今日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也存在許多不協調不适應之處,這就需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由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方針,并明确了工作的着重點、對象、途徑、目标等具體要求: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内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内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這二者各有側重、有所區别,又緊密聯系、前後相繼。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好的基本方法。
三是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能無的放矢、脫離實際,而要堅持問題意識,立足于現實,着眼于運用,同我們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相聯系,運用到我們正在從事的實踐中,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文以化人的作用,為解決今日中國和當今時代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服務,不斷開創新生面。這一新生面既包括文化層面上,夯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也包括理論層面上,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還包括文明層面上,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多文化滋養,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曆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未來之中國,必将以更加開放的姿态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而這恰是用曆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