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發布時間:2022-12-14 作者:陳輝吾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國家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先進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黨的二十大在文化建設方面作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戰略部署,深刻闡明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關系,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擔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增強文化軟實力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客觀要求。從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來看,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新時代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順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标,并滿懷信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不僅在于我們堅持并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也在于我們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征程上,文化的作用将更加凸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可以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難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也關系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當今時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範圍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價值觀念的沖突日益激烈。能否在這場事關民族複興的競争中占據主動地位,既在于經濟、軍事的發展壯大,也在于文化上的自信自強。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對自身文化有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方能鼓起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和立場的信心勇氣;文化自強是更厚重、更堅韌的強大,建設具有強大感召力的中國文化,方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獲得行穩緻遠的堅實力量。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應有之義。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标志,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對于社會主義中國來說,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設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是中國式現代化。今天,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但公德失範、誠信缺失等行為仍在一定範圍内存在。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提高國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說到底要依靠文化的力量。隻有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堅持以文化啟智潤心、啟發思想覺悟,以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水準,以文化培塑良好習慣、培育文明素養,才能在持續的以文化人、以文塑形中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二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當今世界,各種思想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我們要處理好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正确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充分認識中國文化的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進一步堅定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強化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認同是自信的前提和基礎,是否認同自身文化,是判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沒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準。我們黨曆來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自信,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中深刻認識到,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交鋒中站穩腳跟的重要保證。正是得益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我們黨才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馬克思主義也才得以在中國獲得深厚的文化支持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正是得益于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認同,我們黨才能有效應對多元文化沖擊,不斷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篇章。今天,強化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我們必須摒棄“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的西式教條主義,妄自菲薄、數典忘祖的文化虛無主義,以及目光狹隘、妄自尊大的文化保守主義,保持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自信和強大定力。
包容和借鑒外來文化。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海納百川的文化胸懷,最能體現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的程度。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一種具有高度自信的文化,總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優秀文化。中華文明之所以經久不息、綿延長存,不僅得益于其所創造的輝煌成果,還得益于其有容乃大的文化氣魄、兼收并蓄的開放傳統。曆史證明,任何文化都要在共存中發展、在共享中創新,越具有包容精神的文化,就越能獲得持久生命力和影響力。今天,我們必須以更開放的視野、更寬廣的胸懷、更大度的氣魄對待外來文化,在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弘揚中國精神的同時,不排斥世界優秀文化,并對其進行辯證取舍和整合再造,從而有力推動中國文化的創新發展。
三
文化自強,就是從自身出發,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使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強大的活力創造力、強大的實力競争力,把我國建設成文化強國。新時代新征程,必須不斷推進中國文化繁榮發展、自立自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凝聚力和引領力。意識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意識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是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根本來源。我們必須不斷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内容,結合時代和實踐發展,融入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新内容,使之永葆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不斷推動意識形态話語轉化,創新意識形态宣傳方法,構建符合時代和人民訴求的意識形态工作方法途徑;不斷完善意識形态工作制度,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的工作體系。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實現文化繁榮興盛的制勝之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将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健全激勵機制,完善環境政策,破除阻礙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解放文化生産力,激發文化創新力;适應當代科技發展新趨勢,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加快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運用,重塑文化生産傳播方式,搶占文化創新發展的制高點;大力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創新、愛護創新,使一切創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創新舉措得到支持,一切創新才能得到發揮,一切創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創新成為文化領域的主旋律、最強音,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提高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是推進文化自強的應有之義。我們必須堅守文化立場,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标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去;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
提升維護文化安全能力。文化安全是保障文化發展、推進文化自強的重要前提。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切實提高自身文化實力,大力發展文化生産力、提升文化創新力、擴大文化影響力,鑄就輝煌燦爛的社會主義文化,以強大的文化實力夯實文化安全的基礎。以鬥争求安全則安全存,以妥協求安全則安全亡。要強化文化陣地意識,永葆鬥争精神,着力提高鬥争本領,勇于“亮劍”,善于鬥争,針鋒相對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煉就鋼筋鐵骨,有效維護我國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