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體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内涵與理論創新
發布時間:2023-11-22 作者:鄭敬斌 作者系山東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學習強國
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體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内涵與理論創新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重要理論科學回答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水平等重大戰略問題,标志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展現出了強大偉力,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當前,系統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豐富内涵,深刻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所進行的理論創新,整體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所體現的時代特征,對于新時代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領航掌舵,明确政治性方向,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
旗幟鮮明講政治,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強調必須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态、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堅定立場。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方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脫軌、不偏航。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将“着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置于“七個着力”之首,進一步凸顯了黨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掌舵者”和“定盤星”的地位。
第一,堅持黨在文化建設工作方面的領導權。方向明則前途明,方向清則目标清。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一旦有所忽視,錯誤的文化與思潮便會對人民群衆産生直接影響,并進一步阻礙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因此,必須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從而更好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保證文化建設始終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進。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旗幟和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既是恪守黨的本質屬性、堅持正确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文化建設正确方向、築牢全體人民共同思想基礎的應有之義。
第三,堅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我國所建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在某些方面對西方有所借鑒和學習,但随着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西方的理論已經無法容納、解釋中國案例和中國經驗,打破西方“教條”、實現從“學徒狀态”到“自我主張”的曆史轉型,構建以馬克思主義引領的、由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勢在必行。
守正創新,闡發原創性理論,深化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認識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的重大觀點和論斷,在守正中把穩舵盤、保持航向,在創新中尋求突破、揚帆遠航,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不斷深化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認識。
第一,提出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原則。踐行“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說到底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它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的蓬勃生機,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定文化自信,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以文鑄魂、赓續文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厚植文化底蘊,譜寫當代華章。
第二,提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兩個結合”源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探索曆程,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的理論結晶,同時也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總航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确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馬克思主義隻有深深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深厚的曆史根基和文化底蘊。
第三,提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要求。文化如水,浸潤無聲。當下,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正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推動文化繁榮至關重要。“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然要抓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立足于時代回答和實踐需要,在“兩個結合”的基礎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吐故納新,築牢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展現出中國底色和時代風貌。
第四,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理論命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呼籲“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不僅要飲水思源,築牢中華文明根基,也要吸收各文明的優秀成果,讓中華優秀文明的現代性基因“走出去”,把外國優秀文明“迎進來”。從而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文明進步,在求大同、存小異中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更好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凝心聚力,彰顯人民性意蘊,彙聚推動文化建設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的人民性源于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繼承,體現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以觸動人民的文化主題引起思想共鳴,以觸及靈魂的文藝作品凝聚精神力量,以高尚的思想價值與審美追求在潛移默化中涵育人民的文明素養,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
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人民文明素養。“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彙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指引着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感知領悟,内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從而推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促進社會文明風尚形成。
第二,以人民首創精神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人民不僅是物質财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創造者,人民群衆的思想中蘊含着無窮的創造潛力。以人民為師,做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策于民,通過對人民創造意願的充分尊重,鼓勵其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激發人民的創造偉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第三,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中國共産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标就是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要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不斷滿足人民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僅要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需要,也要涉及高層次精神需要的滿足,不斷創造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就要求文化建設不能把人民作為抽象的符号,而是作為一個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緊緊圍繞廣大人民群衆,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筆端,讴歌奮鬥人生,刻畫最美人物。
11月7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啟幕,圖為觀衆在博覽會上與仿生四足機器人互動。
謀篇布局,秉持系統性思維,明确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我國文化建設發展的突出問題,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文化建設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的關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水平等重大戰略問題整體性謀劃的體系化、學理化的思想。這一思想用系統性思維謀篇布局,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在全方位、立體式布局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總結。
第一,多層次促進以文化人。注重領導幹部、群團組織、先進個人的引領帶動作用,強調形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文化育人合力。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個台階,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能夠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因此要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在學校教育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在社會教育方面,則強調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領導幹部、公衆人物、先進模範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範作用,切實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先進性,引導廣大人民群衆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
第二,多領域推進文化繁榮。文化繁榮不是單一行業的進步,而是涉及多領域、多層面的文化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宏觀方面做出整體指導;也對全面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新聞出版事業、廣播影視事業、文學藝術事業等多個領域做出重要論述;與此同時針對網絡文化、鄉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文化提出了獨到見解。通過各層面、各領域的文化發展,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培育形成新型文化業态和文化消費模式,使全體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高質量文化供給,促進中國文化的整體繁榮。
第三,多渠道加強文化傳播。一是注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陣地建設,提出黨校、幹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二是強調主流媒體、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注重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内容建設。三是強調外宣傳播的重要性,提升傳播效能。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衆的精準傳播方式,以藝通心,溝通世界,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當代價值,展現好中國形象。四是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台和渠道亮劍發聲,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和輿論鬥争。
與時俱進,深化開放性視野,不斷激發文化建設的思想氣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延續,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視野,是在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回應時代問題、凝練文化規律、謀求文化繁榮的科學思想體系。開放性視野一方面意味着理論自身的開放,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在開放中博采衆長。具體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将會随着實踐的發展、時代的變化而優化更新,不斷審視并反思自身,實現對理論的超越;同時将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精神文明的思想寶庫中汲取資源,實現對理論的完善。另一方面開放性視野意味着理論面向的開放,中國共産黨不僅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在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中,攜手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全球性挑戰的解決,更好回答世界之問、時代之問。
第一,在回答新氣象新作為中展現了思想深度。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這就要求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以現實世界的新形勢新問題為導向,直面諸多重大領域的關鍵性議題,不斷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總攬文化建設全局,為我們指明了首要政治任務、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闡明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七個着力”的要求,繪就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在理論指引與實踐遵循方面充分展現了自身的豐富内涵與思想深度。
第二,在凝練國内外經驗中彰顯了思想廣度。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博取衆家之長、融古今之精華的思想理論,不僅紮根于傳承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了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對文化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而且廣泛吸納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将各國先進、有效的文明理念進行本土化改造和适應,轉化為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符合的文化要素,使得這一思想具備了寬廣的文化視域。
第三,在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凸顯了思想高度。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全球性風險頻發,單一國家無法獨善其身,需要以有效的合作攜手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習近平總書記以高遠的站位、博大的胸懷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在凝聚基本價值共識的基礎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積極推進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的構建,促進人類文明現代化進程行穩緻遠,充分凸顯了大黨大國領袖的天下情懷和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