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蘊

發布時間:2022-12-05 作者:作者: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葉小文,特約研究員,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來源:學習強國

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蘊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世界又一次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黨的二十大向世界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隻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赢,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語出《禮記·中庸》。這句中國經典,傳承着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講了幾千年;展現着中國的文化自信和守正創新,要管一萬年。


和而不同與“天下大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如此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基于事物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是造就整體性和共同性、産生新東西的力量。“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将不同的東西加以調和并使之平衡,才能緻“和”而“共同”。“共同”與“同”内涵有别。“共同”是多因素的“和”的化合,而“同”隻是單一事物的疊加。“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和而不同,才能萬物并育、大道并行。


“和”的精神,是一種承認、一種尊重、一種感恩、一種圓融。“和”的特質,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的途徑,是以對話求理解,和睦相處;以共識求團結,和衷共濟;以包容求和諧,和諧發展。“和”的方式,是一分為二基礎上的合二為一,和而不同基礎上的求同存異,良性競争基礎上的奮進創新,我為人人基礎上的人人為我。“和”的哲學,是“會通”,既有包容,更有擇優;既有融合,更有貫通;既有繼承,更有創新,是一以貫之、食而化之、從善如流、美而趨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和而不同乃萬物之道。


和而不同這個哲學概念十分深刻又随處可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寫的篆文“比”字,象形兩個人完全一樣,隻跟與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麼事都以“我”為中心、為标準,這不是君子。


人類現代化呼喚的時代精神,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中重鑄。這種重鑄,既應該突出主導、主流,也應該強調和諧、合作,應該“和而不同”,避免“同則不繼”;應該“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現實往往是“江南三月,雜花生樹”,并非誰最美,誰就居于“至善至美”之不二法門;誰最“精”,其他的就皆在“去粗”之列;誰有影響,就不斷膨脹,甚至走向極端;誰最霸道,就可以确立和裁定“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的“規則”。


和而不同與“文化自信”


和而不同也并非一味抱雌守弱甚至畏懼強暴。它以“文化自信”的大氣,支撐着中華民族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2022年10月12日,美國白宮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這是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其中竟然粗暴地妄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有日益增強的推進這一目标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的競争者”,“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了挑戰”。美國從維護其霸權的邏輯和視角出發,對中國的和平崛起總不放心,對中國實力的日益增強尤其緊張,擺出一副要死心塌地“對着幹”,以強暴行徑對付中國的架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個“國家安全戰略”實無“戰略”可言,隻能越來越導緻美國的“國家不安全”,也代表不了美國人民。


的确,中華民族正在勢不可擋地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我們明确地告訴世界也告訴美國,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現代化,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現代化。與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長期奉行“國強必霸”的叢林法則和對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維不同,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擴張脅迫、稱王稱霸的基因。恰恰相反,好戰必亡、國霸必衰是中國人民信奉的箴言。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從未主動挑起過一次沖突,從未侵占過别國一寸土地,從未發動過一場代理人戰争,從未參加過任何一個軍事集團,是全世界和平記錄最好的大國。我們将堅持和平發展寫入執政黨黨章,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發展寫進憲法的大國。中國堅持不稱霸、不擴張、不脅迫、不謀求勢力範圍,與各國和平共處,無疑是對全球戰略穩定的重大貢獻。當代中國既通過争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為了說服誰、取悅誰、安慰誰,而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基于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擇。


中國人民崇尚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也崇尚正義、不畏強暴。中華民族是具有強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已經站起來、富起來并正在強起來的中國,以敢于鬥争和善于鬥争的精神,以堅定的戰略定力和堅強的戰略實力,去争取和維護和平。現在有人在中國周邊磨刀霍霍,拼湊亞太版北約的對華包圍圈,在台灣問題上切香腸、踩底線,甚至不惜擦槍走火、點火冒煙,叫嚣要準備和中國一戰。


請記取前車之鑒。如果說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一戰,我們在朝鮮半島,以“鋼少,氣多”戰勝了“鋼多,氣少”的美帝國主義;到了新世紀新時代,我們是“鋼多了,氣更足”,在家門口等着一切敢于來犯之敵。毛澤東當年的話,言猶在耳:“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将來也不會有。同時,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幹,必将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台獨”勢力膽敢以身試法,我們必将采取斷然措施。外部勢力膽敢玩火挑釁,我們必将迎頭痛擊。


和而不同與文化“守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當今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滿不确定性。世界處在大變革的時代,動蕩幾乎涉及各個領域,構成曆史發展的大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全世界還在繼續與疫情抗争;全球經濟走勢的不确定性——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當前地緣政治緊張,正處于冷戰結束後的危機聚焦時段;全球氣候變化政策協調的不确定性——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采取單邊主義措施;全球治理體系調整存在不确定性——二戰後形成的全球治理體系日益暴露出諸多弊病,深陷全球治理“赤字”……


在諸多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就是以“和而不同”來“守正”。以往,決定國際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國主導,甚至是霸權;如今,基于大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發生變化,随着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國際關系範式正在走向基于“命運共同體”的新秩序。命運共同體是和而不同基礎上的“共享的未來”。以中國倡議的“共享的未來”為引領,構建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必将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和平與穩定。


和而不同與文化“創新”


縱覽世界近代史,一個國家、特别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走和平發展道路”似乎難免沖突,“修昔底德陷阱”似乎言之有理。究其原因,文藝複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前奏曲。但随着這個前奏曲的變奏,随着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諧的“現代性”噪音不斷擴大,世界在變成一架“發瘋的鋼琴”。近代西方大國經濟的發展,都是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對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對市場、對資源不斷擴張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過程中為滿足這種需求,以堅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來掠奪資源、薅取羊毛。這雖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來的繁榮,也埋下了它與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現代工業文明徹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諧與甯靜。如果大家都心為物欲,連人類共同價值的底線都不遵守,世界如何和平安甯,發展又如何協調持續?


人類文明的交彙已走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新時代對人本主義的呼喚,需要對傳統人本精神的繼承吸收,發揚其積極成果,又革故鼎新。西方近代人本主義多強調作為個體的自由與權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雖然催生了迅猛發展的經濟,但也造就了極端膨脹的個人。當西方文明以霸權的形式推行其價值觀的時候,我們需要新型的人與社會的關系;當傳統的工業文明發展導緻生态危機的時候,我們需要新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當西方文明過分強調物質、商業和市場利益的時候,我們需要新型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新型關系的潮流,就是新文明複興;這種新型關系的旗幟,就是新人文主義;這種新型關系的哲學,就是和而不同。


以“和而不同”來“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态。中華民族是富于“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中國是一個“對于人類有較大貢獻”的國家,中國共産黨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中,我們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闊步前行,要使冷戰思維成為曆史,為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也就為中華民族赢得和延長實現偉大複興的戰略機遇期。


結語


中華文化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根植于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其生生不息、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的秘訣,皆因有和而不同之“同”、合作共赢之“合”、美美與共之“共”。天下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國建構“同心圓”的共識基礎;民族複興的家國情懷,是中國調動積極性的情感紐帶;“允執厥中”的中道精神,是中國包容各種力量的方法原則;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國彙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昔稱“紫氣東來”,今有“和氣東來”;人歎“文明沖突”,我有“和風西送”。“東來”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生長、凝聚的自強不息、和實生物之“和氣”;“西送”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呼喚、弘揚的厚德載物、協和萬邦的“和風”。


上世紀四十年代,馮友蘭撰寫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雲:“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并世之先進。将來建國完成,必于世界曆史居獨特之地位。蓋并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


何為“亘古亘今,亦新亦舊”?為何“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就是,以和而不同奠定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蘊——中國的文化自信與守正創新。


分割線
Copyright 2021 版權所有 © 云鼎娱乐新的网址是多少-云鼎娱乐线上平台 魯ICP備05051451号
Baidu
sogou